一、基本原則
1. 招收推薦免試碩士生(以下簡稱推免生)和直接攻博生(以下簡稱直博生)是研究生生源質(zhì)量的重要保證。招收推免生和直博生工作政策性強,涉及面廣,應認真貫徹公開、公平、公正和堅持德智體全面衡量、寧缺毋濫的原則。
2.招收推免生和直博生,實行差額推薦、擇優(yōu)選拔。差額推薦的比例一般為1:1.5,院系可根據(jù)實際情況適當調(diào)整。
3.院系應在兼顧各專業(yè)公開招考名額的前提下,根據(jù)學校分配的名額,認真做好招收本校推免生的選拔工作,同時要重視和做好選拔和招收其他重點高校優(yōu)秀推免生的工作,以改善和優(yōu)化生源結(jié)構(gòu)。
4.鼓勵優(yōu)秀學生跨學科、跨專業(yè)進行推免。
二、機構(gòu)設置
為做好招收推免生和直博生工作,學校成立由學校招生領導小組成員和相關職能部門負責人組成的推薦遴選工作領導小組,負責全校推薦遴選工作。院系成立由主管本科生和研究生工作的黨政領導、導師、輔導員等組成的推薦遴選工作小組,具體實施本單位的推薦遴選工作。學校紀檢部門負責全程監(jiān)督。
招收推免生和直博生工作是研究生招生中的重要環(huán)節(jié),研究生院和教務處將與各院系共同努力做好此項工作,本科生培養(yǎng)院系與招收推免生和直博生的院系要加強溝通,密切配合,認真做好組織推薦與選拔接收之間的銜接工作,確保招收推免生和直博生工作的順利進行。
三、招生專業(yè)和名額
凡列入《2013年復旦大學碩士生招生專業(yè)目錄》的學科專業(yè)(工商管理、公共管理、旅游管理、工程碩士中的項目管理和物流工程等專業(yè)學位類別/領域以及備注中有特殊說明的除外)均可招收推免生。凡列入《2013年復旦大學博士生招生專業(yè)目錄》的理、工、醫(yī)學科專業(yè)(臨床醫(yī)學各專業(yè)除外)均可招收直博生,文科各專業(yè)一般不招直博生(中國語言文學系、歷史學系、歷史地理研究中心、哲學學院所屬專業(yè)除外)。
招收本校推免生名額分為學術型和專業(yè)學位兩種類型,其中學術型推免生名額用于招收本校科學學位或?qū)I(yè)學位碩士生和本校直博生,專業(yè)學位推免生名額用于招收本校專業(yè)學位碩士生。向外單位推薦免試生名額用于向外單位推薦學術型推免生、專業(yè)學位推免生和直博生。上述各類名額不可相互調(diào)劑使用。招收的推免生和直博生均占院系當年的招生計劃。
四、推免生和直博生的基本條件和要求
(一)推免生
1. 被推薦者應是政治思想表現(xiàn)良好,學習成績優(yōu)秀,綜合能力強,學術研究興趣濃厚,有較強的創(chuàng)新意識、創(chuàng)新能力和專業(yè)能力傾向的優(yōu)秀應屆本科生,并符合以下基本條件:
(1)已修學分數(shù)不少于120分(五年制學生不少于150學分),并且各門課程平均績點不低于2 .8;
(2)英語水平符合申請專業(yè)的要求;
(3)無任何考試作弊、剽竊他人學術成果以及違法違紀受處分記錄。
2. 對有特殊學術專長或具有突出培養(yǎng)潛質(zhì)的學生,經(jīng)三名以上本校本專業(yè)教授聯(lián)名推薦(須將推薦信作為申請材料提交研究生院招生辦公室),經(jīng)院系和學校推薦遴選工作領導小組嚴格審定,可不受綜合排名限制予以推薦。具備藝術和體育特長生資格的擬推薦生必須參加綜合排名,其推薦的具體條件及要求詳見我校招收藝術和體育特長生為碩士研究生的有關規(guī)定。
3.凡因公赴境外交流、且符合推薦基本條件的應屆本科生,可申請參加遴選。國防生申請推免生,須由部隊選培辦出具同意公函。
4.本校應屆畢業(yè)的港、澳、臺、僑學生及外國留學生若具備推薦免試資格,可提出申請,推薦和接收院系應一視同仁對待(香港、澳門學生須同時持有香港或澳門永久性居民身份證和“港澳居民來往內(nèi)地通行證”,臺灣學生須持有“臺灣居民來往大陸通行證”)。
5.擬向其他高?;蚩蒲袉挝煌扑]的免試生,其基本條件與校內(nèi)相同。
6.招收外校推免生具體規(guī)定詳見我校研究生招生網(wǎng)《復旦大學2013年招收外校推薦免試碩士生辦法》,招收外校推免生須依據(jù)其本科就讀學校確定的推薦類型(即學術型或?qū)I(yè)學位)進行選拔,確定接收后,請?zhí)嵝褜W生向就讀學校確認外推的名額類型。
7.醫(yī)學專業(yè)學位(住院醫(yī)師)招收推免生辦法詳見《復旦大學2013年醫(yī)學專業(yè)學位碩士研究生教育與住院醫(yī)師規(guī)范化培訓相結(jié)合試點項目推薦免試生招生簡章》。
(二)直博生
直博生須從具備學術型推薦免生資格的優(yōu)秀應屆本科畢業(yè)生中遴選,其推薦選拔的具體條件和要求詳見我校研究生招生網(wǎng)《復旦大學2013年招收優(yōu)秀應屆本科畢業(yè)生直接攻博實施辦法》。
(三)被批準為推免生或直博生者,自被擬錄取至正式報到期間,應努力學習,圓滿完成學業(yè)。若因各種原因而無法按時畢業(yè)并獲得本科畢業(yè)證書和學士學位證書,或受到處分者,取消錄取資格。
(四)申報推免生或直博生者應慎重考慮,誠實守信,一旦被批準接收,不得提出放棄。
五、操作辦法
推薦和招收的免試研究生(含本校推薦至本校和外單位的學生,以及其他高校學生推薦至本校的學生)均須通過復旦大學研究生報考服務系統(tǒng)進行網(wǎng)上申請,申請流程詳見我校研究生招生網(wǎng)《復旦大學2013年推薦和招收免試研究生網(wǎng)上申請須知》。推薦和招收的工作流程由院系通過復旦大學研究生招生管理系統(tǒng)實現(xiàn),系統(tǒng)操作若遇問題請與研究生院招生辦(電話:65642673、55664287)或?qū)W校信息辦(電話:65643244、65643207)聯(lián)系。按照信息公開的要求,院系須在本單位網(wǎng)站上開辟專欄,公布學校招收推免生和直博生實施辦法、本單位操作細則、擬招收名額、推薦名單、擬接收名單,公示時間不少于7天。
招收推免生和直博生工作時間緊、任務重,請各院系把握以下工作環(huán)節(jié)和時間節(jié)點,按時完成推免生和直博生的組織推薦和考核接收工作。
1.9月12日前,各院系向畢業(yè)班學生公布本實施辦法及本院系和相關院系擬招收推免生名額,以及本院系的操作細則。
2.9月18日前,符合推免生和直博生條件的本校學生進行網(wǎng)上申請,并向所在院系推薦遴選工作小組提交申請材料(即《復旦大學2013年推薦免試研究生登記表(草表)》和本科階段歷年成績單,其中《復旦大學2013年推薦免試研究生登記表(草表)》須通過復旦大學研究生報考服務系統(tǒng)打印)。
3.9月25日前,各院系推薦遴選工作小組確定和公示推薦名單,并正式向有關擬招收院系或其他高校和科研單位推薦。
4.10月10日前,各接收院系完成對被推薦者(包括人才工程、支教團、參軍返校生、特長生以及外校推薦生)的選拔考核,并報送相關擬錄取名單匯總表。
選拔考核小組由教授或副教授組成,小組成員一般不少于5人??己诉x拔小組成員中,凡與被考核者有直系親屬關系者,必須回避。選拔考核辦法和程序參照院系制定、公布的研究生入學考試復試細則執(zhí)行。
擬錄取名單確定后,院系須于10月10日前將《復旦大學2013年度擬錄取本校推薦免試碩士生/直接攻博生匯總表》、《外?;蚩蒲袉挝?/span>2013年度擬錄取我校推薦免試碩士生/直接攻博生匯總表》送交研究生院招生辦公室和教務處各一份,《復旦大學2013年度擬錄取外校推薦免試碩士生/直接攻博生匯總表》送交研究生院招生辦公室,《復旦大學2013年推薦免試研究生登記表(草表)》和本科階段歷年成績單送交教務處(205室)審核、歸檔。舉辦優(yōu)秀大學生夏令營活動的理、工、醫(yī)院系,還須將《復旦大學2013年度優(yōu)先錄取碩士生匯總表》(即簽訂了預錄取協(xié)議、給予優(yōu)先錄取待遇的學生名單,已列入擬錄取推免生名單者除外)送交研究生院招生辦公室。
5. 10月17日前,推免生和直博生名單經(jīng)學校推薦遴選工作領導小組審定后,由教務處和研究生院公示。
6. 10月24日前,推免生和直博生(包括推薦給外單位并被擬錄取者)領取《全國推薦免試攻讀碩士學位研究生(直博生)登記表》(推免生另需領取免試校驗碼,并交報名費78元,具體時間和方式另行通知)。推免生須于
7. 我校擬錄取的推免生將在入學時進行體檢;經(jīng)推薦并被外單位擬錄取的推免生,按照擬錄取單位的要求進行體檢。
六、其他事項
1.推薦免試研究生申請網(wǎng)址:http://www.www.ynzzgc.cn,申請者應仔細閱讀《復旦大學2013年推薦和招收免試研究生網(wǎng)上申請須知》,按照要求進行申請和遞交材料。
2. 推薦院系教務員要為提出申請的同學提供成績單;向其他高?;蚩蒲袉挝煌扑]的免試生,在收到對方單位的面試通知后,可憑通知至教務處開具相關證明。
3. 本辦法由教務處和研究生院負責解釋(聯(lián)系電話: 教務處22235,研究生院招生辦公室23991或22673)。
教務處、研究生院
2012年9月11日
復旦大學2013年招收和推薦免試研究生名額分配表
院系代碼及名稱 | 招收本校學術型推免生(含直博生)名額 | 招收本校專業(yè)學位推免生名額 | 向外單位推薦免試生名額(含學術型推免生、專業(yè)學位推免生、直博生) |
001社會科學基礎部 | 4 | | |
010中國古代文學研究中心 | 3 | | |
011中國語言文學系 | 21 | 3 | 5 |
012外國語言文學學院 | 8 | 3 | 5 |
013新聞學院 | 12 | 6 | 5 |
014歷史學系 | 14 | | 3 |
016哲學學院 | 12 | | 5 |
017國際關系與公共事務學院 | 16 | | 6 |
018數(shù)學科學學院 | 37 | 8 | 6 |
019物理學系 | 27 | | 5 |
020現(xiàn)代物理研究所 | 6 | | 2 |
022化學系 | 20 | 2 | 5 |
024計算機學院 | 29 | 7 | 6 |
027法學院 | 12 | 20 | 6 |
029力學與工程科學系 | 10 | | 3 |
030材料科學系 | 15 | 2 | 4 |
037分析測試中心 | 1 | | |
044高分子科學系 | 14 | | 4 |
046高等教育研究所 | 2 | 3 | |
050旅游學系 | 2 | | 2 |
054文物與博物館學系 | 1 | 3 | 2 |
068經(jīng)濟學院 | 45 | 18 | 13 |
069管理學院 | 38 | 4 | 6 |
070生命科學學院 | 48 | 3 | 14 |
072信息科學與工程學院 | 44 | 8 | 10 |
073社會發(fā)展與公共政策學院 | 14 | 10 | 3 |
074環(huán)境科學與工程系 | 13 | 1 | 2 |
076歷史地理研究中心 | 4 | | |
080 國際文化交流學院 | | 3 | |
083 文獻資源中心 | 1 | | |
上海醫(yī)學院 | |||
101 基礎和臨床 | 20 | 15 | 10 |
102公共衛(wèi)生學院 | 16 | 5 | 5 |
103藥學院 | 15 | 5 | 5 |
117護理學院 | 2 | 3 | 2 |
152 腦科學研究院 | 8 | | |
| |||
201軟件學院 | 18 | 2 | 5 |
202微電子研究院 | 15 | | |
301先進材料實驗室 | 3 | | |
藝術設計系 | | | 2 |